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我是哪一种读书人

读书人有三种不同积累知识的方式:
1.圆形短识积累法、
2.方法知识积累法、
3.三角形知识积累法(金字塔形)。

圆形知识结构的人
知识容量大,
但是各科用力平均,没有专业方向。
此种类型的人“样样都抓,门门不精”。
结果呢?
样样也记不牢,就像没学过一样,唉!

方形短识结构的人
对好几种技能的了解都超过了普通的水准,
但是却是不足以形成有别于他人的专业特征。

罗曼·罗兰曾讲过: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如果以凿井来比喻知识的精深的话,
那么方形知识结构的人就是犯了“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的错误。

虽然没办法形成专业特征,我还是挺享受“凿井”的过程……

三角形知识结构的人
知识积累形态成上尖下宽形,
阅读广泛、知识面广,
而且对一门学科的掌握得非常精深,
足以超出他人。
这类读书人是“接触所有的知识”以“精通一门来认识世界”,是聪明人。
我呢?似乎未有一门精通的……惭愧!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打造以“学生为本”多元走道

转载自《联合早报》(2010-04-21)
教育部长黄永宏
打造以“学生为本”多元走道 培养软技能 为学生增值


陈能端 王珏琪

教育部在1960年第一次以四种官方语言进行小六离校考试时,及格率仅达到45%,在建国初期的艰难形势下,当年极需解决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人民的整体教育水平以支持经济发展。效率,是当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集体化是最有效的,因此有了全国统一的课程内容、统一的考试、统一的师资训练等等。

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也很自然地重视考试成绩,大家的终极目标就是考进最好的学校、上最好的大学、修最吃香的课程,成绩是唯一的学习推动力。

经过50年,国家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社会的本质也已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再和以前一样。教育部在建构未来的教育时,必须考虑全球大环境,以及新崛起的国际势力对下一代的影响。

黄永宏说:“我们有优良的教育系统,但对下一代来说,这套系统能否面对10年、20年后的未来世界,这套系统是否还能创造最大的效益,帮助每一个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质,让他们梦想成真,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要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所长,关键是要打造一个更开放和具有包容性的教育体系。黄永宏强调,教育部要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为本,是要培养全方位的学生,让他们兼备硬知识和软技能,做个有自信、积极学习和贡献的好公民。

黄永宏说:“高识字率和计算能力已不足够,虽然这两方面的优势仍然重要,但中国、印度、越南的学生也具备这些条件。只要你和跨国公司或有意到国外发展的本地企业领袖交谈,就会知道他们眼中的‘增值’,是指有分析能力、沟通力、领导力、高瞻远瞩以及有创业才能的人。这些都是软技能。”

小学教育检讨及执行委员会去年公布报告结果时建议教学系统更着重栽培学生兼备21世纪所需的软技能,教育部采纳了委员会的建议并已展开这方面的改革,确保学生无论来自任何家庭背景,都能接受全方位的核心教育。

让学生培养广泛的技能,同时也要为他们开辟多元发展的路线。黄永宏希望勾画的是一个群峰连绵的图景,学生不论通往哪一条路,都能登上各自的巅峰。

他说:“我们近几年来都在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学校直接收生计划不仅考虑学生的课业成绩,也让学生凭其他方面的才能进入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新加坡艺术学院、体育学校、国大数理中学、科技中学都是例子。在大专学府方面,工艺教育局和理工学院不断扩展课程内容,加上新加坡科技学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IT)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SUTD)开始招生,学生的选择也更多样化。”

在大步迈向未来的同时,政府也意识到某些群体仍然需要额外的扶持,包括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特别学校、在主流学校就读的特别需要者等。黄永宏表示,教育部会继续为他们提供资源帮助。

创造一个成功的教育体系并不容易,要对一个已经成功的系统进行大胆的改革更困难。黄永宏说:“我们是为子孙提供教育,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如果我们能够为每个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让每个人尽可能地发挥潜质,这对新加坡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

教育成功五块基石

我国的教育能有今日的成就,有五大成功的要素,黄永宏认为,它们也是我们登上未来高峰的基石。

其中两个成功要素与我国的社会价值观有关。

第一,稳固的家庭价值观:新加坡和其他亚洲社会一样,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希望子女考取好优异成绩,这对教育的推动有很积极的作用。黄永宏说,一些国家的教师在教课的同时还要应付学生酗酒、吸毒、逃学等种种问题,根本没办法投入传授知识的工作。

第二,对数理和科技的重视:部长说,有学者观察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家长并不注重数理和科技,而我们的家长不同,数理和科技让我们在国际上保持一定的优势,此外因为我们以英语教学,这也有助于新加坡人与世界接轨。

第三,务实地评估学生能力:黄永宏说,我们的教育没有把培养大学生作为唯一的目标,政府设立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路线。

第四,注重测试和反馈:一些国家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而尝试废除考试,但那样的做法没有效用。现在大家要探讨的是如何更有效地测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是否要废除考试。

第五,优质的教师和设施:有许多好的教师当然是很美好的,但优秀的教师得之不易,所以黄永宏说,教育部不一味追求小班教学,而是注意培养优秀的教师,并让校长们有更大的自主权。我们也为学校提供实用而不奢华的完善设施。

母语教育答问录

关于母语教学……

:您提到我们是否有必要让语文在整体考试中占那么大的比重。但双语政策不就一向是我们的优势,让国人能够掌握英语和母语吗?您是在质疑这双语政策?

:不,我们的双语政策还是有意义的,它也会继续存在。但是,当我们说要让大部分的人拥有更高的华文水平,超过基本水平时,这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双语政策。这不是双语政策,是“双语政策增进版”(bilingual policy plus)。有全面能力的孩子要这么做是可以的,但是当一个孩子没有那语文能力时,我们要限定他一定要凭这个才能取得成功吗?

我要提出和讨论的是,设这样的语文比重有什么教育意义?就是即使你的语文已经达到了一个最基本标准,却还要求做得更多,而你的强项其实是在其他方面。

:你是否会担心,我们以后会以教外语的方式来教母语?

:我认为,你的包袱不应该是如何教母语,而是作为一个教育家你多有效?我们应该问的是,孩子能学以致用吗?他明白这个语文吗?
当我们提汉语水平考试时,并不是我们探讨的唯一鉴定系统,但它的优点在于,它有不同级别。考试的结果不是你拿多少分。在达到第二级时,意味着可以理解简单的华语;达到第四级时是有能力阅读报章,可以在一个讲华语的国家里独自旅行。这样的语文教学系统,我认为是很合理的。
汉语水平考试是针对母语并非华语的学习者,但是如果它比较有效,我们是否还要说这不是正确的教学法?我们不应该被这些标签所局限,最主要的还是它是否有效?也许我们应如邓小平所说的,无论是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可以达到目的就应该感到欣慰。

关于母语教育改革……

:政府常说中国崛起,我们应该学好华语。也有官委议员指出我们的华文水平下降,找不到可以讲标准华语的人来代表我们跟中国协商等。是有挺多人担心的.....

:不,不是很多人。你所说的只代表其中一群人的观点,还有其他人的观点并没有寄到《联合早报》。我们很小心,《早报》反映的一种观点,但还有《海峡时报》反映的另一些人的观点。在看整个教育体系时,我们的出发点是:如何设计一个可以符合整体国人的系统?
我知道有一批人希望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允许他们的孩子在母语方面达到最高程度,他们的要求是值得支持的。他们的孩子若能考好母语,是应该获得奖励的。没有人说要去除这些奖励、去除我们的双语政策。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这个语文能力,要怎么办?他们应把时间放在搞好华文上,还是其他较强的领域上?目前的要求是否符合当前和未来的现状?我们是否要为孩子制造更多空间? 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个人去思考的。

关于高等教育……

不增建理工学院 但会增加收生人数

本地理工学院将增加收生,增加的人数将相等于一所理工院所能提供的学额。不过,教育部不打算兴建多一所理工院,而是在现有的五所里增加收生人数。

教育部长黄永宏接受访问时说,随着工艺教育学院毕业生的成绩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也有更多O水准学生选择到工院升学,预计每届学生中,将有多5%学生会到理工学院升学,因此将扩大这方面的收生人数。他认为随着学生程度提高,每4名工教院毕业生就会有1人能升上理工学院。

2007年毕业的工教院毕业生中,每5人就有1人在隔年升上理工学院的专业文凭课程,而修读高级国家工艺教育学院证书的毕业生中,比例更是每3人就有1人。

据媒体报道,往年每年约有七成的初级学院学生会被本地公费大学录取,理工学院毕业生则有15%被录取;加上今年新添的科技学院,每届将有两成的理工学院毕业生会上本地公费大学。

黄永宏说,大学收生人数不会一成不变,政府已经通过新加坡科技学院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增加了上公费大学的学生人数。重要的还是大学必须维持一定的标准,有必要时,政府可增加科技学院的收生人数。

今年将录取第一批学生的科技学院收生情况良好,报名者背景各异,有的29岁;当局是乐于看到一些理工学院毕业生在工作一两年后才报读大学,或获得雇主的资助重返学校。

黄永宏解释,来自不同背景、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到科技学院上课,可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本地大学推出通识教育合时宜

教育部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在物色一个世界级、在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处领先地位的伙伴,探讨在本地大学推出通识教育。

黄永宏说,本地大学推出通识教育是合时宜的,但目前本地企业、家长和学生还是比较认同于专业文凭的价值。他说通识教育是个扎根于美国系统的教育,教学主要通过小组讨论,注重写作能力,要求有深远同时宽广的思考能力,不善于写作的学生,很难有好成绩,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另外,这也是非常昂贵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它包括小组教学、师资是高度培训的教学人员、主张寄宿学习等。他问:“要让纳税人支付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否公平?”教育部目前还在物色伙伴加以探讨。

国立研究基金会主席陈庆炎博士日前建议,国大应该检讨本科生教育制度,推出结合通识教育和专科教育的课程。

(编辑:梁嘉芪)

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好歌

《你可知道》
作者:杏林子,本名:刘侠

没有经过流泪的双目,永远看不到人间疾苦;
没有经过流汗的耕作,永远不懂收获的快乐;
没有试炼,没有重担,你不知生命潜力有多深;
没有痛苦,没有缺憾,你不知生命耐力有多大。

没有夏日炎阳的烤灼,永远不知树荫的清凉;
没有漫漫長夜的等待,永远不见曙光的重现;
没有试炼,没有重担,你不知生命韧力有多强;
没有痛苦,没有缺憾,你不知生命內涵有多美。

没有狂風暴雨的肆虐,就显不出彩虹的美丽;
溪流没有礁石的阻挡,就激不起浪花的飞舞;

你可知道?你可明白?
万事效力,爱神的人得益。

噢,主,求祢叫我明白,
教导我順服、遵行祢旨意。

就因为是杏林子写的,这首歌就特别有说服力。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孩子有哪些关键期?

1、感官关键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会藉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2、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
孩子一般喜欢出外,这是因为有丰富的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
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
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
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
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12岁):
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6、秩序关键期(2—6岁):
2岁到6岁是教孩子知晓、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
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7、想像力关键期(2—8岁):
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
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
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父母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许多聪明孩子在课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等等毛病,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9、黄金阅读期(8—14岁):
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
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
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
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2010年4月4日星期日

信不信由你

高脂肪早餐有利健康 可带动全天代谢

研究人员发现,
相较燕麦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早餐,
一份由培根、煎蛋、香肠、豆子、蘑菇等组成的高脂肪“英式早餐”,
更有助开启人体全天代谢、有利身体健康。

早餐摄入脂肪可有效带动全天代谢,
有助身体消化随后摄入的各种食物;

如果早餐摄入碳水化合物,
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机制启动,
不论随后摄入何种食物,代谢机能不变。

早餐决定全天代谢机制运转: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早餐负责开启全天碳水化合物代谢,
富含脂肪的早餐则有助人体在脂肪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间灵活转换,提高代谢效率。

但从控制体重角度出发,
高脂肪早餐必须配合低热量午餐和晚餐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选择高脂肪或富含碳水化合物类晚餐,
不论早餐吃什么,都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其他由肥胖引发的疾病。

研究人员建议,
由于每日摄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时机对代谢效率影响显著,
想减肥或保持体重的人应充分了解食物的摄入时机、质量和数量。

2010年4月2日星期五

2010年受难节聚会

往年,教会都在受难节前夕举行受难节聚会。
今年,教会在受难节当天举行。

出席的人很多,比往年前夕的出席者还多。

我们领受圣餐,思念主耶稣为我们受难。
牧师今年选了一首很感人的诗歌:
 《记得打鱼海上》

这首诗歌的背景是:
主耶稣受难后,门徒四散分开,
面对着主离去后不定的前途,彼得带头重操旧业。
其他门徒也附和说:「我们也说你同去。」
打了一晚,一无所获。
主耶稣出现,让他们一网打起了153条鱼。
门徒见到了这神迹,知道是主回来了。
但没有人敢问他是谁?
因为知道是主。

主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
彼得肯定的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
喜欢彼得的率直,喜欢彼得斩钉截铁的语气。
正如以下的情节……

1.
记得打鱼海上,日日冲风破浪,
忽听召我慈声,舍去小船渔网,
主啊,你知道我爱你!
主啊,你知道我爱你!

这是彼得回想主初次呼召他。
当主耶稣对他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他就立刻舍网跟从主,
他以一颗热心要为主得人如鱼。
为主放下事业,对他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2.
记得小园祷告,前途甚觉茫茫,
不能片时警醒,让主独自忧伤。
主啊,我心仍然爱你!
主啊,我心仍然爱你!

Hmm,这里,彼得经历了一些小挫败,
战胜肉体的软弱,可见不是这么容易。
我们又哪能与主同忧伤呢?谁能体会祂的心肠呢?
然而,彼得他知道,纵然如此,他虽软弱,他爱主的心是真的,
所以说道:主啊,我心仍然爱你!

3.
记得最后晚餐,立志为主受苦,
如何急难来临,三次竟不认主,
主啊,我心仍然爱你!
主啊,我心仍然爱你!

这里,彼得经历更大的失败。
耶稣被捕前,当他预言:“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
他对自己的信心好大,对自己爱主的心更是肯定,
他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太26 :33-35)

然而,就在那晚,他就因害怕而软弱跌倒了。
死亡的威胁竟能够让他怕得不敢承认是主的门徒。
如主所预告的,他三次不认主。
我们无法体会主的心肠,
祂却比我们更认识我们自己。

三次否认主…
在主望着彼得时,他就出去痛哭。 (太26:75)
我经常愣在这里,想好久,
彼得为了什么哭……?

4.
往事不堪回首,直奔天路何疑,
愿主恩手带领,甘心负轭从之,
主啊,你知道我爱你!
主啊,你知道我爱你!

彼得三次否认主。
主在这里也三次再问他:「你爱我吗?」
让他重新的肯定对主的爱。
彼得回答得直接了当:「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
主无所不知,没什么能骗得了主的。更何况情感呢?
虽然失败过,但他知道他从未骗过主……

三次不堪回首的失败,
让彼得彻底的看清了自己。

爱不是感觉,不凭一腔热血、不凭一时的感动承诺。
爱是意志的决定,是经过比较、取舍而作出的决定。

主在三次听到彼得的回答:“我爱你”时,
主三次吩咐彼得:「喂养我的羊」。
 
彼得没有令主失望,他接受了主的吩咐,
他更接受了主对他最后的结局的预言: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21:18)

说了这话,
主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求主恩手带领,甘心负轭从之。

2010年4月1日星期四

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水分不足,人体将不能有效处理和吸收其他营养元素。

缺水超过体重2%时,可产生口干、口渴、尿少;
超过6%时,可发生头晕、心慌、烦躁、全身无力;
超过8%-15%时,会出现昏迷、休克、酸中毒等;
超过20%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长期饮水不足,则会导致大脑的老化与萎缩,直接影响对机体功能的指挥。
血液的含水量在90%以上,饮水不足,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对新陈代谢造成障碍,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加重血管、心、脑、肾的负担。

网页浏览总次数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