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华文教学答问: 好好教导英文背景的孩子
(转载自早报2009-12-05)
华文教学
本报昨天报道李显龙总理重申政府再次提出改进华文教学,是要肯定双语教育的重要。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和国内情况的变化,华文教学方式也必须相应进行必要的更新,以确保语文能力和家庭语文背景不同的学生,都能透过专为他们特别设计的教学法去掌握以各自能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他还透露教育部目前正在全面探讨这个课题,预计能在明年三月当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教育部的开支预算时,公布一些结果。
以下是李总理星期二结束对拉丁美洲的访问前,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接受新加坡记者采访时,谈到华文教学部分的答问录。(问● 答○)
●:总理,政府针对目前关于华文教学的讨论,所要发出的信息是什么?
○:很简单的说,我们是要肯定双语政策,对这项基本政策,我们从未动摇。但是,我们的华文教学法必须更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因为情况一直都在变化,而学生的能力和语文背景也各有不同。
这是个极具挑战性的政策。因为世界上从没人尝试这么做。虽然世上也有其他双语社会,但是这些地方的双语都属于同个语系,人们学的是英语与法语、英语与斯堪的纳维亚语、英语与荷兰语或粤语与华语等,其中一种达到母语水平,另外一种也可以达到几乎相同的水平。但是,像我国这样要推行华英两种属于完全不同语种,而且难以学到相同水平的语文的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的情况一直在改变。就因为这样,我们也不断在更新政策。在1999年,我主持一项检讨过后,推出了中学华文B课程。到了2004年,也就是五年前,李资政也亲自参与另一次检讨工作,过后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我们至今都还在落实这些调整的过程中,因为一旦你改变教育政策,尾巴是很长的。
你现在开始改变,几年后有了课程提纲,然后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这些小一生上了六年级,已经是很多年后的事了。所以,第一批参加根据2004年检讨结果修订的课程的学生,要到明年才参加小六会考。我们现在还没达到那个阶段,但是已经必须开始向前看,然后自问什么已经改变了,并且预测什么样的趋势会出现,又该如何调整。这正是我们目前在尝试做的。
●:政府是不是感觉到我们实施双语政策的做法错误了?
○:我们必须根据世界的改变,以及我们在教导学生两种语文方面所学到的经验进行更新。世界出现了什么变化呢?在过去五年,随着中国对世界,包括新加坡,已越来越重要,这样的变化已是显而易见了。新加坡人也都越来越想把华文学好,已不再有人问“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学华文?”人人都明白华文很重要,也都想学好它,包括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而我们也必须帮助他们。修读高级华文的学生比例也提高了,‘O’水准考生修读高级华文的比例,自上一次进行教学改革以来,已增加了超过一倍,现在已达到27%。
双文化课程也非常受欢迎,学生也学得很好。他们花时间到中国参加几个月的浸濡,而今年也有好几名公共服务委员会海外优异奖学金得主,包括一名赢得总统奖学金的学生,选择到中国的大学深造,以修读学位课程。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积极因素。新加坡人自发地想学习华文,并且了解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好让学得好的学生能争取达到最高的水平。
然而与此同时,本地的人口组合和语文环境也在变化。当我在1999年检讨华文教学时,有43%的华族小一学生在家里是讲英语。现在的情形刚好相反,有59%的华族小一生是来自主要讲英语的家庭。在家里讲华语的已成了少数。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用语习惯和学习能力起到很大的影响。你是一个星期在教室里学几个小时的华文,还是上学前就已学习华文,自然而然会讲华语,而且懂得发音、识字、文法、表达方法、成语和语法,在学校上课只是把所懂得的东西正规化,这两者之间简直是天渊之别。我们必须承认社会的用语习惯已经改变,并让我们的制度能够适应,以使它能对人数更多的讲英语学生发挥效用。
第三个因素是科技日新月异,即使只是过去几年,已经进步不少。当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学生都捧着字典,当要找个字或单词的时候,都会翻查字典,然后在上面打勾。但是,当你下一次想找已经忘了的字时,又要重新去翻找。现在我们有了电子词典,用汉语拼音也能进行电脑输入,互联网上还有翻译软件和阅读软件。电脑输入及翻译软件等都将改变学生学习华文的情况。以华文报的Omy双语网站为例,现在你不只可以阅读,还可以点击,让它把文章念出来,而且念的时候不是像机器人,而是像真人在说话,发音和音调都很自然,水准非常高。
所以,从一个阅读华文或学习华文的人的角度看,这是完全不同的经验。而对一个在工作上需要用到华文的人来说,这也是不一样的经验。在中国,现在人人都用电脑输入文字,年轻人习惯了键盘,真要他们拿起笔来书写,连笔画都不记得了。他们虽认得那个字,却写不出来。笔画、笔画的顺序、架构等,这些得查了才知道。
“3488”竟是“暂时拜拜”
现在实际的情况已经改变了,如何写字也改变了。你可能会发简讯、写简短的电邮,而这也可能是你会读到的。你也可能会读到互联网上的帖子,写法都很随意,也使用各种奇奇怪怪的缩写。有一次我跟一个年轻人用华文互发信息,对方输入 “3488”,我问“3488”到底是什么意思,原来竟是“暂时拜拜”。像这样的缩写和谐音词很多,已成为隐语的一部分。如果语文教学还是传统、正统那一套,就没法教会学生这些了,而他们也不会用到你所教的那些。学生只会学到非常正规的语文,但是这些都不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会接触到的。
因此,我们教学生的必须是他们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有用的,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用到的书写方式。少数人可能偶尔要写正式的华文作文,甚至写小品文或文章。但是对多数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的时候更多,也更可能听跟讲,而不是阅读和书写。你比较常会读到的是短文,而不是段落冗长的乏味文章和很多的词语。我听你说,然后回答你,要这么做,书写必须自在和流利。
以现在的语言环境和新科技来说,考试的方式也应该相应改变,并且采用信息科技。因此,在考试的时候,你可以带电子词典,更理想的是每人都有个键盘,必须利用键盘输入答案,而不是背负死记硬背的压力和用手书写。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些改变都考虑在内,使教学跟得上时代。
最大的差别当然是学生是以英语还是华语作为家庭用语。我们要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过教一名对华文完全陌生的学生和教一名已把华文视为母语的学生,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国外有很多教成人学习华文第二语文的教学经验,教育部也在一些学校进行实验,更常用英语来教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学生学习华文。所以,当你念出“苹果”时,已经知道苹果是什么东西,只需把“apple”写下来。又或者你读到“民主”,你就说“democracy”。如果你尝试用华文来解释什么是“民主”,那你的解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解释,到头来孩子们是很难学好的。
因此,我们要教导这两类学生,就必须发展出新的教法来好好教导英文背景的孩子,并透过恰当的方式去考核他们的成绩。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作出的改变。
我理解华文教师因外在环境改变,政府必须调整政策,而他们也必须跟着调整教学法,在工作上面对很大的困难。我也到学校视察,知道他们如何努力去尝试创新的教学法,包括透过角色扮演去让学生表演话剧小品和音乐剧,还利用视听教材等许多的方法去教导学生表达,以设法激发他们学习和使用这门语文的兴趣。这绝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坚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在《早报星期天》,李慧玲在文章中提到华文教师如何发挥“百折不挠”的精神。确实是如此。要做好这份工作,他们就必须有热情,也要坚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以竭尽所能地争取所可能达到的效果。因此,我在此要向他们致敬。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协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和了解社会的变化,并且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巧和设计教材,以能够好好教导跟过去不同的学生。
我们现在已不能回到《联合早报》一些读者和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念书的时候。当年我们的整个环境都是华文环境,所有的科目都用华文来教,学生之间也用华语交谈,整个体系已经假定学生都已懂得华文,课堂里教学的目的只是让学生的语文水平精益求精,让他们学习更多词汇,并了解文学、成语和典故等,把学生们培养成有文化、有学问的读书人。我们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我们要设法在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把全人口的华文和其他母语的水平维持在足以在工作上应用的熟练水平。然而,对一门语文能掌握到什么程度,也要看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背景,以及家庭背景。一些人能够达到几乎相当于第一语文的水平,可以加入双文化课程,但是大多数人都应该能达到实际使用的水平,其中一些是来自讲华语家庭,一些也来自讲英语家庭。因为许多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学生,实际上也有很强的学习语文能力,其中很多的高级华文也考得很好的成绩。
但是,一些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学生,学习华文时无论作出多大努力,都会面对很大的困难。他们在学校的学业成绩可能一般都比较弱,但并非全都如此。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一般学术能力的直接关联并非那么密。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很聪明,学习华文却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为这群学生设定比较实际的教学水平,以此作为学习目标,而不会把其他学生的水平都拉低。这正是我们设立华文B课程的原因。
为此,我们有必要适应语文背景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各类学生,为他们量身定制特别的教学法。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并以此为基础去使我们的制度成功。
每个人要学好一门语文,都必须付出努力,这不可能是个轻松的过程。你不可能只是在洗澡时听听华语流行歌曲,或者以为每晚看电视肥皂剧或综艺节目,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这门语文,既能听又能讲。你必须付出心血努力记住一些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多学一点,因此他们始终都会面对学好的压力。然而,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也必须是实际和合理的,并且要与他们的能力相称,而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也会因人而异。
●:所以,这并非是个在我们的双语政策上开倒车的问题?
○:每当我们提出母语课题时,立刻会有两种反应。一群是讨厌这门科目的,他们会说“你看,我的看法一直都是正确的,现在你终于承认是自己错了”。另外一群则会说母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该去触碰它,也不要干扰它,就让它维持现状。但是,这样的见解总是聚焦于过去。我们不是要争论过去的事情,而是要仔细考虑未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对母语教学,我们一定要争取成功,因为这对新加坡至关重要,不只是在经济上,还关系到人们在全球化世界中作为新加坡人、作为亚洲人的认同感。
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应该知道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以及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所要争取达到的水平。这正是我们尝试在做的事情。教育部目前正在探讨这个课题,预计能在明年三月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教育部的开支预算时公布一些结果。
●:对那些担忧如果不断让这个语文简单化、终有一天会失去其内涵的人,你要如何说服他们?
○:政府必须决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果你看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绩,修读高级华文的学生比例已经增加了,就会知道这是因为学生都能修读高级华文,而且对此很感兴趣。
但是在另外一边,我们也有学生在学习华文时面对很大的困难。我们已做了一些调整,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并非以正确的方法去教导他们。所以,我们必须调整教学的方式,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背景,并以新的方法去教导他们学习这门新语文,同时也要为他们设定适合他们的学习水平,以使我们有多种不同的目标和水平。这是我们必须持续进行的工作,并且要不断地尝试在教育上正确,而且也在教学法和学术上符合学生利益的做法。
如果你把它政治化,问在教导华文、英文或科学方面,怎么做才会受到欢迎,那我们的做法将害了孩子。因此,我们必须决定什么才是在教育上正确,而且是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最佳华文教学法,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造成他们厌恶。这是我们要尝试达到的目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