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

《箴言》论愚昧人

箴言是圣经中的一本。
其中有不少教导信徒生活处世的言论。

文中有不少针对愚昧人的描绘:

谁是愚昧人?

箴九13 愚昧的妇人喧嚷;她是愚蒙,一无所知。

箴十八2 愚昧人不喜爱明哲,只喜爱显露心意。

箴十八6 愚昧人张嘴启争端,开口招鞭打。

箴十八13 未曾听完先回答的, 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箴二十3 远离纷争是人的尊荣; 愚妄人都爱争闹。

箴廿六11 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转过来吃他所吐的。


愚人vs智者
箴十二16 愚妄人的恼怒立时显露;通达人能忍辱藏羞。

箴十四29 不轻易发怒的, 大有聪明; 性情暴躁的, 大显愚妄。

箴十四33 智慧存在聪明人心中;愚昧人心里所存的,显而易见。

箴十四1 智慧妇人建立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


愚人可靠吗?
箴廿六6 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断自己的脚,自受损害。

劝他有用吗?
箴廿三9 你不要说话给愚昧人听,因他必藐视你智慧的言语。

箴十二15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

箴十七10 一句责备话深入聪明人的心,强如责打愚昧人一百下。

他们的顽固到怎样的地步?
对愚昧人最绝的形容……
箴廿七22 你虽用杵将愚妄人与打碎的麦子一同捣在臼中,他的愚妄还是离不了他。

所以……
箴十七12 宁可遇见丢崽子的母熊,不可遇见正行愚妄的愚昧人。

2011年2月27日星期日

台湾行第八天 12月16日

今天终于开始台北的自由行。
也就是说,不用听导游滔滔不绝的言谈。
听,有些实在是有知识性,有些确实无聊。
不听呢,他似乎也些不高兴,冷嘲热讽的……

总之,今天就是自由活动。
我们一致决定先到故宫参观。
浏览了三个小时后,
大伙儿在咖啡厅集合。
商量结果,大伙儿要到市中心逛街,而我们三个则打算继续留下。

为了更了解文物,我们报名参加故宫的导游讲解小组。
由于肚子饿了,我们趁着空档时间,先到四楼的餐厅用了香港点心。
餐厅布置古色古香,让人用餐之余,心情更为愉快。
服务也不错,只可惜出菜太慢了。不过,有机会我还是要回来。

故宫的厕所有一句省水标语,写得挺有意思的:

接着,在故宫导游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继续参观。
其中一个参加的队员,问个不停,而且,他问的问题都具挑战性。
导游也应付得不错。我们也乐得多听一些。
讲解后,她让我们继续自行参观。
我们东看看,西瞧瞧,不知不觉地又过了几个小时,实在过瘾。
如果小孩在身边,他们或许早就吵着要回家了。

傍晚,天色暗了。
天气很冷,我们步行到故宫外面乘坐公车,再转快铁。
与大伙儿集合后,我们一起享用烧烤晚餐。
有水煮的,也有烧烤的,任我们点....

今晚好冷,摄氏9度 。

2011年2月5日星期六

学习华文的最佳方式

[转载自早报](2009-11-21)
作者: 冯剑斌

国人对语言的了解和要求是处于什么情况?对于华文华语,我们又希望从中获得什么?在不同时代,我们对华文华语的要求是否有所改变?

现实告诉我们,英语在我国的重要性已经是没什么好争论的事实。因此,从实际利益出发,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时,难免得作出取舍。家长在让孩子学习双语时,究竟要孩子学习什么程度的华文华语?学习华文华语,可分不同层次。只是听懂、看懂拼音文字是否就够了呢?还是得深入了解华文的内涵,吸取前人的智慧,诸子百家思想。处事待人之道,先人后己,温柔敦厚的传统美德呢?

笔者出生于语文教育多事之秋、华语转为第二语文的年代,也是通过听写、默写学习华文的“先驱”。尽管作为教学原理的重要一环,谁也无法否定它的价值,但说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沉闷是假,这对讲英语的孩子更是吃不消。让我们回到教学原点:语言是活的,教导孩子学华文的方式也应该与时并进。

在当今资讯爆炸的年代,孩子接触层面广而大,要他们停留在听写和默写的方法,效果可能没使用科技来得大。如今已成事实了:光看孩子们使用名牌电脑的学习环境应有尽有,上华文课已经够吸引人了。再加上争妍斗丽、极富创意的各种学习软件,就能与孩子们喜爱的电脑游戏世界接轨,真正做到“用他们的语言同他们沟通”。

然而,笔者认为,利用科技教学只是激发学生对华文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要孩子真正全心全意学好华文,有时还是得要放下鼠标,回来一笔一划的传统学习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源远流长,笔落似蚕声,极其风雅,除了学习华文,也能增强孩子的记忆能力。据知,到中国上学的本地学生,与自小就把唐诗背得滚瓜烂熟的中国学生相比,两地学生的背诵能力之差异显而易见。

我国社会和谐,各族间能互相沟通有赖于英语。英语仍是基本用语,其地位无可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数十年来,延续华文华语一直是教育界人士所关注的棘手问题。

在成长岁月中,孩子们还无法判断该学哪个语言的时候,家长就得为他们日后的发展铺路,理性选择最有益于他们的语言,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于该语言的兴趣。除了掌握“向来都有”的英语,也学习“理应是向来有”的母语。

新加坡是个国际枢纽,掌握国际通用语——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地球时刻在转动,世界格局在变化,现实情况每天在改变,语言的实用价值也跟着转变。随着东方诸国抬头,美国总统奥巴马打破前任总统的惯例,在上任后一年就走访亚洲,而且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能站稳脚步的中国逗留时间最长,这些都显示美国对中国的重视,或者说是西方对东方的新认识。

奥巴马走在长城上的照片引人思索。将来,通晓与西方沟通的英语,以及与中国接轨的华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显著。届时,华语就不只是一个传承华族文化的媒介而已。因此,学习华语刻不容缓,学习进度必须加速加强,学习方式必须重新检讨。邓小平曾说过,“无论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无论是什么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掌握好华语,品德兼优,又能培育出双语精英就是好方法,这也符合我国奉行的务实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基本理念。

透过另类的激发方式,如果信息科技和戏剧真的是孩子们持久喜爱的,最能激发学习华语的兴趣,哪怕放弃听写默写等枯燥乏味的方式又有何不可?本着对华文的兴趣,孩子们迟早也会达到听写默写所能获得的效果。笔者儿时特爱看电视,尤其是八十年代盛行的武侠电视剧。透过这些电视剧,加上父母的引导,我对中国历史开始产生兴趣,接着就自然而然地在华文的学习线上自由发挥,先是了解历史,后来沉迷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中,再沉浸在中国历史为主题的电脑游戏。结果,我还负笈中国求学和经常到中国旅游。最重要的还是最初的门槛该怎么跨过去。


个人读后感:
要学好一门工夫,不能单凭兴趣。
就算凭兴趣入了门,也得熬得住学习过程的“艰辛”。

回想自己在学习华文的过程,似乎也不曾觉得华文是有趣的。及至它逐渐成了我的一种“能力”,我就经常使用它。然后,我就开始使用这能力来接触我感兴趣的文章,小说……

摘自《学习华文是一辈子的事》(2011-01-25)
李资政也说,
要掌握着两种语言,需要小学生很大的努力。

要维持两种语言,学生就要常使用:
跟朋友和家人讲华语、看华语电视节目等……

当然,我也认同:
若有人能在学习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能使学习进度更为有效。


可悲的是,
我们虽然很想引起学生的兴趣,与他们分享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读物,然而,为了“忠于职守”,身不由己地强迫学生做更多“指定”的语文练习……

我今天就刚与一位小六生谈话,他的一位同学表示厌恶华文,厌恶华文老师,因为给他很多很多的练习……

我听了很痛心……

可是,再想……
难道其他科目的老师不是这样吗?
那,为何只讨厌华文??
费解!?

网页浏览总次数

博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