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

赞扬“百折不挠”精神 总理向华文教师致敬

(转载自早报2009-12-04)

  总理以本身到学校视察所见,肯定了现在的华文教师已在积极使用各种教学法,包括让学生透过角色扮演或利用话剧小品去传达不同信息,以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华文教师这些年来设法透过新颖的教学法去激起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所作的努力,李总理也公开给予肯定,并向他们致敬。

  他表示理解华文教师因外在环境改变,政府必须调整政策,而他们也必须调整教学法,在工作上面对很大的困难。

  他引述本报高级执行编辑李慧玲上星期天发表的一篇评论,赞扬这群怀着“百折不挠”精神的华文教师常因大环境的改变,而必须适应政府对教育政策所作出的相应调整,工作也要一再作出调整。

  “如果他们对教学没有热情,又怎能做到竭尽所能,坚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

  李总理指出,华文教师的难处还在于处在一个以英语为主流的环境中,还要帮助学生达到工作水平的华文。而这同时也反映了新加坡实行双语政策所面对的挑战。

  他说,虽然世界上也有其他双语社会,但是这些地方的双语都属于同个语系,人们学的是英语与法语、英语与斯堪的纳维亚语、英语与荷兰语或粤语与华语等,其中一种达到母语水平,另外一种也可以达到几乎相同的水平,但是像我国这样同时推行华英两种属于完全不同语种语文的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他认为正因华英两种语文是差异非常大的语文,因此从先天来说,人们本来就很难把它们学到同一水平。

  另一个困难是教学改革向来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即使现在就开始,新课程也要几年后才能出炉,再从小一开始教起,等到学生参加小六会考时验证效果,已是多年后的事了。

 “第一批在2004年由李资政参与进行改革的新课程下学习的小学生,要到明年才参加小六会考。那一步我们还没达到,但这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现在就必须向前看,预测会出现什么改变,又该如何调整应对。这正是政府尝试在做的。”

  他强调在学生因学习华文的条件不同而面对极大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决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而调整教学法的目的是要适应他们的情况,让他们能更好地学习一门新语文,同时也要为他们设定适合的学习水平,以让他们达到不同的标准。同时,政府所尝试的做法也必须是在教育上站得住脚,而且在教学法和学术上符合学生利益的。

  “如果你把它政治化,问在教导华文、英文或科学方面,怎么做才会受到欢迎,那我们的做法将害了孩子。因此,我们必须决定什么才是在教育上正确,而且是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最佳华文教学法,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造成他们厌恶。这是我们要尝试达到的目的。”

  李总理指出,政府所要做的是除了确保双语政策能跟得上世界的发展,也要能及时以双语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去更新教学法,以透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他也提醒人们不能认定只要是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学生,就没有学好华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设定不同的现实标准,以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在追求适合本身的目标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

总理语录

学习水平 要与能力相称

  每个人要学好一门语言,都必须付出努力,这不可能是个轻松的过程。你不可能只是在洗澡时听听华语流行歌曲,或者每晚看电视肥皂剧或综艺节目,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这门语言,既能听又能讲。你必须付出心血去努力记住一些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多学一点,因此他们始终都会面对学好的压力。然而,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也必须是实际和合理的,并且要与他们的能力相称,而所能达到的水平,也会因人而异。

习惯了键盘 笔画记不了

  从一个阅读华文或学习华文的人的角度看,这是完全不同的经验。对工作上需要用到华文的人来说,这也是不一样的经验。在中国,现在人人都用电脑输入文字,年轻人习惯了键盘,真要他们拿起笔来书写,连笔画都不记得了。他们虽认得那个字,却写不出来。笔画、笔画的顺序、架构等,这些得查了才知道。

让学生学流行用语

  互联网帖子的写法很随意,也使用各种奇奇怪怪的缩写。有一次我跟一个年轻人用华文互发信息,对方输入“3488”,我问“3488”到底是什么意思,原来是“暂时拜拜”。像这样的缩写和谐音词很多,已成为用语。如果语文教学还是传统、正统那一套,那么它就不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接触到的了。

用英文教导 对华文陌生的学生

  我们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过教一名对华文完全陌生的学生和教一名已把华文视为母语的学生,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国外有很多教成人学习华文第二语文的教学经验,教育部也在一些学校进行实验,更常用英语来教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学生学习华文。所以,当你念出“苹果”时,已经知道苹果是什么东西,只需把 “apple”写下来。又或者你读到“民主”,你就说“democracy”。如果你尝试用华文来解释什么是“民主”,那你的解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解释,到头来孩子们很难学好。

现在已不能回到从前
我们现在已不能回到一些联合早报读者和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念书的时候。当年我们的整个环境都是华文环境,所有的科目都用华文来教,学生之间也用华语沟通,整个体系已经假定学生都已经懂得华文,课堂里教学的目的只是让学生的语文水平精益求精,让他们学习更多词汇,并了解文学、成语和典故等,把学生们培养成有文化、有学问的受华文教育的读书人。我们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网页浏览总次数

博客归档